1)第七十二章 一命换一命 上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顺了内部,在桂顺的带领下,李大成、钱老八跟着他走出了宅子,门外八卦门的人刚到,显然桂顺刚刚也不是正面对上了八卦门,而是听了下面的消息。

  李大成瞧了瞧八卦门打头的那几位,都是四五十岁往上的中老年了,按照桂顺的说法八卦门的几位掌家人也好辨认。

  一把白胡子、掌柜打扮的就是岁数最大的贼腿史六掌柜了;两撇黑须身形瘦弱的是瘦尹;面白无须的是眼镜程;与自己一样身背大刀的就是源顺镖局的大刀王五了,这位名满京华的刀客,如今也有些老态了,粗糙的皮肤遮不住脸上的纹路喽!

  八卦门的人李大成不怎么上心,对大刀王五他的兴趣很大,毕竟自己的人马装备最多的就是大刀,王五以大刀成名,即使后世多有夸大,但人家也是靠着本事爬上来的,手里真功夫应该是有的。

  中国功夫与西方的搏击有些不同,真正厉害的不是处于力量巅峰的年轻人,而是李大成面前这些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半老头子,功力、内力这些说法有些神乎其神,其实他们真正的本事就在于身体的协调性上,说的简单一点,身体的协调性越好,功力、内力也就越高。

  一般的年轻人打一拳,能用足了臂力就算是不错了,能用上一点腰力算是可造之材,若是再能用上脚力,就是天赋异禀的天才了。

  一拳之力撑死了几百公斤,用上腰力恐怕就是大几百公斤或是上千公斤了,腿、腰、臂同时发力、浑若一体,即便是五六十岁体力已经大幅度衰退的老人,也能一拳打死人的。

  这些老拳师、武林名家、宗师,吃的就是协调性这碗饭,现在这时代,西方的技击虽说大有发展,但与中国功夫三千年积存下来的经验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中国功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口口相传、子孙相传、秘不示人、全靠经验积累、基本功的要求太高,这些都是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大到了足以让功夫消亡的程度。

  学拳,动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李大成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三五个月学会说的多少有些夸大,但无论什么功夫,一两年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都能学到其中的精华,剩下的才是经验的积累,成就一个高手,五六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武德这东西,也是困扰功夫传承的一大弊端,与儒家相结合的功夫,很偏重中庸之道,基本功最大的作用,其实是磨练每一个拳师的心性,但心性这东西极为善变,功夫好又为恶的人太多了,这样好好的杀人技,就生生被磨成了功夫,令人惋惜啊!

  若是李存义、眼镜程、瘦尹、史六掌柜、大刀王五等等这些人,这些大师、宗师、武林名家,可以拿出他们真正的精髓,再加上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培养一个可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