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小憩_学霸从数学建模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他们的水平了,A题本身竞争就比较激烈,如果结论能够接近答案的水平,或者论文本身的计算方法比较出彩,还是有机会进入国奖的。”方舟顿了顿接着说道

  “不过我觉得希望不太大,之前太阳影子那一年,有个队伍进入国赛答辩最大的亮点就是他们的结论和答案经纬度一丝不差,就是因为有个队员曾经去到过视频里的地方,但是今年是完全抽象的系泊系统,除非提前看了答案,否则不可能做到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王超和丁楷两人在一旁恍然大悟,原来建模竞赛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不过,题目再难,面对国奖保研的诱惑之下,依旧有不少的优秀学子去尝试,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他俩。

  丁楷出声问道:“你们协会这学期什么时候纳新,我俩也想加入,好明年参加建模的国赛。”

  “大概新生军训完之后吧,不是九月底就是十月初。”方舟回答道。

  第三天上午,方舟经过不懈的计算和思考终于完成了第三问的建模,魏莱和王斯达两人也把第二问的程序和求解结果整理完完毕,进入第三问的建模。

  B题的第四问是根据研究成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你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基于研究成果,并不是说第四问不需要再进行建模,恰恰相反,第四问应该是将前三问的多个模型进行一个全方位融合,最后总结再得出合理化建议。

  这并没有难倒方舟,根据交通流能力,建立评价模型。

  结合前三问在不同路口,不同小区的道路通行模型,便可轻松的完成第四问。

  只不过计算容易,总结确是个麻烦事。

  从第四问题目的口吻上讲,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该是作为一篇行政性建议来阐述,而方舟的文笔又过于生硬,对于此类看数据说话的公文写作不太擅长,故而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魏莱。

  汜减zCwx.oRg汜。自己则接手过魏莱手头的编程和写作工作。

  模糊数学对数据的需求量并不大,模型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一般以不大于1的数字来表达。

  所以剩下的工作便是整理整个论文的建模思路、所有的程序和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

  此时竞赛时间还剩下30个小时,写作成为了这个时间内的核心任务。

  在之前集训的过程中,作为省评审组成员的薛主任非常强调建模论文的格式问题。

  一篇能够进入国奖答辩的论文,其摘要必定是简洁而精炼的,其内部的文字、图表格式必然也要做到赏心悦目。

  甚至论文的算法一般,结论一般,仅凭借格式精良,都能在省奖评价中占据前列。

  这一步马虎大意不得。

  建模中常用的排版软件无非就是两种,office或者LaTe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