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章 行走的工业(4)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对巴克森岛另行取名时,马辰也曾想过还是像“武夷岛”一样,起一个比较硬派的名字,表明华夏民族的战斗力。

  但想来想去,还是应该表现出华夏温柔的一面为好。毕竟,另一座岛已经叫“武夷”如果你理解不了,就将“武夷”理解为动词即可。而城市也被取名为“昆仑”,这是多牛逼的名字啊,巍巍昆仑,谁也不能撼动。

  华夏民族有一面,叫热情好客。客人来了,总要给煮好的吃,哪怕自己不吃也行。朋友有难,立即伸出援手,哪怕自己一穷二白也不要紧,说好听点,这叫“急功好义”,说不好听点,这叫“穷大方”、“缺心眼”。

  但这个传统,也是可以摆在明面上的。只要你内心清楚便可。

  于是,黄山上的迎客松,就进入了马辰的视野。而早年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事实上在东南亚沿海,尤其是英占马来严沿线,都有很多郑大官人的足迹。

  现在马辰把一座准备成为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大城命名为郑和城,不只是向全世界表达了他的善意,更有凝聚南洋民众之意。

  因为南洋民众,很多都自我标榜为大明后裔。

  郑和城的项目,就相对比其他地方更复杂了。

  首先是一个港口。其实其他城市都有港口,但显然这个港口有所不同,因为他会更大,更复杂,他不但要承接南华国内的船只,更要承接世界各国的船只,每天不说上百艘大船进出,至少可以容纳上百条千吨以上大船。而人类造船史,很快就会突破到万吨的水平。

  这座港口,不只是货物往来,不只是商品集散、零售批发,它还包括船舶本身的制造、维护、修理与销售。也即这还是一个船舶市场。

  这座港口,其名自然叫郑和港。

  根据规划,这座港口将分十五年建设,且前后共分五期。

  第一期,打基础,建设2000吨级小型码头,能容纳10条货船作业/修理,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为宜。

  第二期,扩充产能,建设5000吨级中型码头,能容纳30条货船作业/修理,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为宜。

  第三期,提档升级,建设10000吨级大型码头这个年代万吨轮肯定是最大的了,能容纳100条货船作业/修理,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为宜。

  第四期,全球性海港,建设30000吨级特大型码头,能容纳200条货船作业/修理,年吞吐量3000万吨。

  第五期,未来海港,建设10万吨级超级码头,能容纳500条货船作业/修理,年吞吐量超1亿吨。

  这个规划放在这时,略有些超前,因为此时世界第一大港伦敦港的吞吐量也没达到1亿吨,甚至还没有5000吨。

  伦敦港始建于公元前43年,16世纪海运昌盛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