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四道送命题_高人竟在我身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的希望杯,又会出现怎样有趣的作品!”

  “是啊,”站在他旁边的那个中年男人,眼中也是带着期待的表情,微微笑着说道,“我昨天几乎是一整晚都没睡着,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今天的比赛!”

  那老人的名字叫詹永枢,是夏国科学院的信息工程学院士,以前是做信息安全技术的,新历之后开始转向了民用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夏国不少知名互联网企业都有合作。

  站在他旁边的中年男人则是他的学生,名字叫张存浩,于二十年前毕业于水木大学,后来进入了龙威集团担任研发部门,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年,可以说是见证了夏国电子工业与民用互联网产业的崛起。

  也就是这两年,他才渐渐从一线研发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育上,在水木大学软件工程院混了个教授的职位。

  “说起来,那个被《时代青年报》点评为最具创意入围作品的参赛者是几号?”忽然想起了一件有些在意的事情,詹永枢便开口向自己的学生问道。

  听到了老人的询问之后,张存浩迟疑了下,认真地回答说道。

  “我没记错,应该是101号。”

  这个学生他也挺关注的,毕竟当时是否让那个《墓园》入围决赛,他也是参与了主试委员会的小组讨论的。

  顺便一提,他当时投的是反对票,而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张反对票。

  “我这边可以看到他的屏幕吗?”看着基本已经入场完毕的考生们,詹永枢感兴趣地继续问道。

  “可以是可以……您对他感兴趣?”

  “挺感兴趣的。”詹永枢点头承认。

  “那您可能得失望了,今年的四道题目似乎考察专业知识技能更多一点,而这恰巧都不是他擅长的类型。”张存浩教授笑着说道。

  之前他看过郝云写的那段程序,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程序,只能说是借助现有编辑器完成的一部毫无技术含量的3D游戏。

  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入围,说到底还是有取巧的成分,至少张存浩教授是如此认为的。

  而这也是他当时投出反对票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才感兴趣,”詹永枢淡淡笑了笑,继续说道,“我的观点一直都是,程序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技术是有瓶颈的,但创意是没有边界的。有时候创意未必不能弥补技术上的短板,在关键的时候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张存浩教授:“但不可否认,技术是一切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门槛。”

  “是的,”詹永枢院士点了下头,看向了不远处地赛场,“所以我很好奇,作为预赛中唯一一个以游戏作品入围决赛的参赛者。”

  “在面对这种专业化的考题时,他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

  交出怎样的答卷?

  如果听到了詹永枢院士和张存浩教授的对话,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