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9章 后面的呢?_土法造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皋说的是谁,自然是现在的吏部尚书王翱!

  吏部尚书王翱,字九皋!

  王直,王文,王翱,都是当过甚至现在还在当吏部尚书的主,而且都是地地道道在大家看来是一路人的文官,可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一点,王翱和王文乃至王直不一样!

  王翱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进士,出任的庶吉士,然后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后来被杨士奇推荐擢为御史。正统皇帝时期升任右佥都御史,协镇江西,惩贪治奸。然后呢,然后是督辽东军务。

  在辽东,他内整军备,外筑边墙,出击兀良哈。

  后来更是干过首任的两广总督。

  这种人,你说他是文官?

  嗯,也是!

  可却不是他们以为的文官。

  王翱虽然出身清贵,却是地地道道的下过基层,知道民间疾苦,也是督察过军务,正儿八经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等一的能臣!

  这种人,自然有他自己的追求。

  陈循陈阁老一语道破天机之后便以老迈体衰为由,退了!

  这让其他人如何聚?

  于是大家就散了,毕竟,这是小太子刚刚监国的第一道令旨,谁也无法驳回,只能过过嘴瘾。而且正儿八经的说,大明朝对于大宁卫的编制……呃,名义上还在呢。这一次无非就是把纸面上的“虚名”落到实处,然后顺便换个名字,虽然变相的升格了一下,可是大家也要体谅人家小太子刚刚大胜归来,急于显摆……呃,是彰显大明赫赫军威的想法,文官们当然有千百种办法再日后的岁月里,再慢慢的把一切局面都变回来……

  能立,自然就能撤。

  不然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之类的,何至于此?甚至是交趾之类的也是如此,为什么?不是说这些地方真的就有多大的劳民伤财,难道这些地方的花费还真的能超过治理黄河?或者这些地方能让武人起事超越文官集团?

  都不是,而是抛弃了之后,就能让皇帝的眼光不要老盯着边事,毕竟,少了这些地方,边境上也就算是“没事”了吧,大家都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在这种“默契”中,北平行都司就按部就班的建立起来了。

  只不过大家都在等,登着小太子的其他举措。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任何皇帝登基或者册封太子,或者太子监国,哪个不大赦天下,哪个不给大家点好处?

  不然你以为“岳父”的典故怎么来的,还不是人家借着皇帝要封禅泰山的机会,合规的为自己人谋福利而已。

  既然你小太子要复立北平行都司,好,我们同意了,那后面的令旨是不是就要该给我们好处了?

  那也行,我们也接受了。

  于是文官们就这么整日里翘首以盼的等待了半个月,啥也没有,小太子竟然再也没有下任何一道令旨,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观政,在内阁……和南书房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