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折大将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炀帝历次起兵,动辄三十万以上,三次攻伐高句丽,更是动用百万大军。

  连下江都都是前呼后拥,官宦、妃嫔、兵将十余万南下。

  大隋再强盛,也禁不住这么折腾。

  其实隋炀帝历次兴兵,击吐谷浑、征林邑、伐契丹、征流求、攻高句丽,战略上都是对的,但都急于求成,目标不明确,打赢了却没有得到利益,耗费大量国力,将士死伤十之六七,打败了,大隋分崩离析。

  对比太宗,也是常年大战,但却打出一个贞观盛世。

  盖因每次大唐出兵,目标都非常明确,政治手段与军事攻势齐用,精确打击,速战速决,不战则已,战则灭国。

  往往几万的兵力,取得的战果大于隋炀帝几十万的兵力。

  如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都是军事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战争也是技术活,像隋炀帝一样蛮干肯定不行。

  李晔一直都在效法太宗,以势压人,精准打击,攻敌之七寸。

  除了当初跟朱温死磕了一阵,天下基本顺势而取。

  如今对外战争也是一样。

  半岛三国到了如今形势,不取就是对不起老天爷了。

  摩震、百济、新罗自己都快玩完了。

  历史上也是被摩震豪强王建轻松统一,统一之后积极北拓,大战契丹,与金国、蒙古结成兄弟之邦。

  李晔诏令刚传到莱州与福州,一个噩耗打乱了所有部署。

  大唐右武卫大将军、寿国公李神福病逝,享年六十。

  这是第一个离世的大将军。

  灵柩快马运回长安,李晔举行盛大的国葬,葬于香积寺,长安全城缟素,皇室、百官、京中将校皆来拜祭。

  李神福起于卒伍,追随杨行密南征北战,早已伤痕累累。

  年岁一高,身体就扛不住了。

  这也是猛人们的宿命,能享年六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善终了。

  李晔亲定谥号忠敏,追封淮南节度使,检校司空。

  其长子李承鼐承袭郡公。

  葬礼完成,进攻百济延迟了一个月。

  同时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摆在李晔面前,谁为招讨使?

  李神福手下黄头军如何处置?

  按道理应该以顾全武为招讨使。

  但顾全武跟随钱镠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归唐,没有参与平定天下的战争,难以服众。

  属于二线将领,若不是李晔青眼有加,他这个上将军都很勉强。

  而李神福手下都是战功赫赫的宿将。

  如果李神福在,自然无话可说,南北两军都归他调遣,顾全武跟他是故交,他不在了,就缺乏一个统筹全局的人物。

  顾全武能不能指挥的动莱州水军还要两说。

  淮南系在唐军中有很大分量。

  如果没有分配好利益权力,进攻百济很可能就黄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薛仁贵的大非川之败,王忠嗣之父王海宾长城堡之战。

  派系之争,内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