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历十年开春,气温刚一转暖,经过了一年多休整的南明联军各部都迫不及待开始了行动。

  郑成功,张煌言的舰队纵横东南沿海,李定国也往抚州,建昌等地调兵遣将,孙可望的大军集中在鄱阳湖畔,千舟竞发,李来亨的先遣部队进入了河南,刘文秀在四川虚张声势,大张旗鼓,最核心的大西军老营主力却已经秘密潜到了郧阳。

  而清军这边,却是处处被动,时局到了今日,表面上看双方各占据着半壁江山,甚至清廷还要占优一些,但无论是人心士气,还是动员能力,粮草军需储备,清廷都已经处于下风了。

  这在战场上是极其明显了,以前是明军的兵力处处捉襟见肘,若不是清廷八旗主力有限,不适应南方气候,总是想着以汉制汉,恐怕南明诸军也没那么容易就能胜。

  而现在,却到了清军处处防守,为了防止孙李大军从中路,北面汇合南京,两面夹击,只能把相当一部分优势大军汇聚在抚州,广信一线。

  诱敌深入,击败李定国的中路大军,遏止郑成功在福建和浙江沿海的攻势,然后从中路攻进江西,进入明军腹地,威胁湖南等地,或者是破坏明军储备在江西的战略物资,必然可以迫使孙可望退兵。

  而最关键的孙可望大军一退,最重要的南方战场一胜,那河南和陕甘,自然也就转危为安了。这是岳乐和洪承畴深思熟虑之后,一起定下的御敌之策。

  九江府城城东的校场,高高的将台上,雕龙画凤的金黄色流苏大伞十分醒目。孙可望穿着一身鎏金甲胄站在伞下,目光坚毅,身后是一众殿前军的高级将领,台下则是一万余名军容整齐的殿前军中军将士。

  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户部拨下了专用的款项,从工坊购买了足够的布料制作各色军服,殿前军的战兵,火枪兵,骑兵,以及持短铳的骑兵,军装都呈现了不同颜色。特别是火枪兵的红缨头盔,排兵布阵时最为壮观和引人注目。

  孙可望虽然每日都忙于政务,但一年多时间没有行军打仗,不用整夜整夜因为战事睡不着,或者是不能睡,原本消瘦的身体已经显得过于壮实。再加上如今局势大好,各项事业经过三四年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孙可望自然也心情舒畅。

  官僚集团在持续高压下保持着相对的廉洁和极高的效率,各级工坊,工匠们偶然有关于机械和工具的创新,虽然大多是小修小补,但趋势一路向好。这些工具的改变叠加管理制度的优化,这片土地上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

  书院在王夫之的带领下,又有葡萄牙传教士的影响,一批立志于科学研究,思想理论,政治人伦的士绅子弟正在形成,而且孙可望给他们大部分人在朝中安排了闲职,王夫之“君民之辩”的思想也有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